每日背诵29 | 培养/涵化理论
10.26
宜 勇敢一点
忌 忘记初心
培养/涵化理论
重要指数:★★★★★
背景
该研究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为了解决美国社会严重的暴力和犯罪问题,美国政府专门成立了“暴力成因与防范委员会”。格伯纳在该委员会的支持和赞助下,考察了美国商业电视的暴力内容与社会犯罪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人们社会现实认知的影响。最初的研究发现,美国商业电视的暴力内容与青少年犯罪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但是增大了人们对现实环境危险程度的判断。后经多次修正、补充,成为迄今为止历时最长,研究最充分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
基本内容
简单来说,该理论认为,电视讯息系统所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对受众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造成了巨大影响。这是一种长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社会后果。
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核心内容:
1)美国商业电视是一个由统治集团主导的文化生产体制——由制度分析揭示。
2)看似不同的节目类型中都有一些持久不变的内容模式(如超乎寻常的暴力、保守的性别角色和政治立场、对少数群体和老年人的表现不足等),并在总体上反映了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和社会价值观念——由讯息系统分析揭示。
3)这使得不论(美国)受众观看什么频道或节目,都会受同一讯息系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人们的主观现实与客观现实出现偏离,并且,这种影响不是短期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培养过程。接触电视的时间越长,就越容易把电视中所表现的世界当做真实的世界,甚至做出有利于统治集团的选择——由培养分析揭示。
4)这样,大众媒介(主要是商业电视)一方面在形成社会共识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成为缓和社会各异质部分矛盾与冲突的熔炉;另一方面又扭曲了现实,成为维护社会精英所设定的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武器。
“培养”理论的发展完善:“主流化”与“共鸣
1)最初的培养分析,关注的是培养差异(cultivation differential)——同一社会群体中,不同观看量会导致原本相似的成员产生差异。
2)后来的研究则进一步关注主流化效应——不同社会群体中,经常看电视会导致意见趋同。正是电视使具有不同社会背景的观众在对现实的观念认识上趋于一致,超越不同的社会阶层,在全社会广泛涵化和培养人们关于社会现实的共同印象。
3)研究者还发现了“共鸣(共振)”效应——当受众从电视上看到的状况和亲身体验的身边的社会环境重合时,这种媒介信息和和现实信息的双重作用会强化涵化效果。
4)研究者还指出,商业电视对受众现实认知的影响,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首序信念(first-order beliefs),即观众对真实世界中若干事实发生的频率或概率的估计(如,每年受暴力犯罪之害的人口比例);还体现在次序信念(second-order beliefs),即观众从上述估计中推论得出的一般看法(如,世界是安全的还是危险的)。
5)这种认知层面的影响还可能传导至行动层面(如,因为缺乏安全感而更加支持威权主义)。
6)后来的研究中,也有学者将培养分析运用到了报刊、杂志等媒介上。
“培养”理论的外围——文化指标研究:
培养分析是“文化指标研究”(cultural index studies)的有机组成部分,起源于60年代后期,包括三个方面:“制度分析”、“讯息系统分析”和“培养分析”。
1)制度分析。目的是分析大众传播的信息生产、传达和消费过程中的各种制度性压力和制约因素,揭示大众传播内容的特定倾向性形成的原因。
2)讯息系统分析(message system analysis)。目的在于揭示媒介讯息系统的整体倾向性。
3)培养分析。目的是考察大众传播的特定倾向所造成的社会结果。
“文化指标”是一套表示变迁和符号环境系统的标准体系,其作用是帮助决策和指导有效的社会行为。
总体评价
1、该理论关注媒介长期、宏观,潜移默化的影响,弥补了传统的效果研究关注短期、微观、外在的变化的不足,对实证范式的效果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2、一方面肯定了电视塑造的共识,另一方面锋芒直指社会的权力结构与意识形态控制,包含着对资本主义大众传媒的批判和要求改革的观点;
3、也因此,该理论横跨了实证和批判两个范式,为方法论融合和创新上做出了贡献;
4、虽然存在不少争议(如忽视受众的微观解读、未必适合所有电视节目),但能针对各方批评不断完善,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
5、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培养分析”并不适用于所有大众传媒。若一国电视或其它媒介不具有美国商业电视那样的同质化特征,培养后果也就没有那么明显。
因此,该理论主要还是强调商业电视在形成“共识”中的作用,认为电视有自己的独特优势:
1)拥有最多的受众、接触时间最长;
2)不需要接触印刷媒介必需的识字能力;
3)结合视听觉手段,强烈的目击感、现场感和冲击力;
4)现代人从幼年与电视生活在一起,难以区分“电视中的世界”和现实世界,容易把虚构当做现实来接受;
5)电视广泛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部分,包括儿童、低学历者以及贫困阶层。
各位小同学~由于迷糊小编漏掉了每日背诵第29天的内容,所以今天的内容是特意为大噶补上滴!给大家带来的不便还请多多海涵。
”每日背诵67 | 亚文化的收编每日背诵66 | 受众理论:编码/解码理论、霍尔模式每日背诵65 | 文化霸权理论
每日背诵64 | 伯明翰学派
每日背诵63| 消费主义
每日背诵62 | 公共领域&交往理性
每日背诵61 |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哈贝马斯
每日背诵60 | 马尔库塞与单向度的人
每日背诵58 | 媒介情境论
每日背诵57 | 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
每日背诵53 | 英尼斯&媒介偏倚论
每日背诵52 | 多伦多学派
每日背诵51 | 拟剧论&传播的“仪式观”
每日背诵50 | 象征互动论&社会距离
每日背诵49 | 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主我与客我
每日背诵48 | 发展传播学
每日背诵47 | 第三人效果理论
每日背诵46 | 知沟与数字鸿沟理论(下)
每日背诵44 | 沉默的螺旋理论
每日背诵43 | 框架研究
每日背诵42 | 议程设置理论(下)
每日背诵41 | 议程设置理论(中)
每日背诵40 | 议程设置理论(上)
每日背诵39 | 说服研究(下)
每日背诵38 | 说服研究(中)
每日背诵37 | 说服研究(上)
每日背诵36 | 创新扩散研究(下)
每日背诵35 | 创新扩散研究(上)
每日背诵34 | 传播流研究(下)
每日背诵33 | 传播流研究(中)
每日背诵32 | 传播流研究(上)
每日背诵31 | 宣传研究
每日背诵30 | 传播学产生的背景&诞生于美国的原因
每日背诵28 | 宏观效果论每日背诵27 | 有限效果论
每日背诵25 | 大众文化&媒介进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每日背诵24 | 媒介素养&两个环境理论
每日背诵23 | 作为“市场”或“消费者”的受众观&分众理论研究
每日背诵22 | 文化研究的受众观
每日背诵21 | 受众参与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
每日背诵20 | 大众社会理论
每日背诵19 | 受众观的变迁
每日睡前背诵18
每日睡前背诵17
每日睡前背诵15
每日睡前背诵14
📖
更多你想知道的经验帖
北大
北大新传状元:
北大新传:
双非本科9月开始备考,一战成功逆袭19北大新传MJC专硕,靠的是什么?
19北大新传拟录取学姐:六七月刚开始不要怕!规划好了暑假,你就能像我一样一战上北大!
北大新传MJC专硕一战已上岸!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每个月的学习安排!
19北大新传MJC专硕前十:一战跨考八月从人大换到北大,复习过程一波三折,终究成功上岸!
19工科三跨北大新传专硕初试前十成功一战上岸:成功不可复制,但失败绝对可以避免!
在职考北大:
北大新媒体状元:
19北大新媒体前五:北大门难开?北大南门开!我的北大通知书终于到啦!
北大传播学学硕前三:
北大传播学硕总分第三:99年生的我就这样成为了准北大研究生!
北大汇丰深财专硕:
北大汇丰深财专硕已录取:敢报考北大就已经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北大健康传播专硕:
北大新传MJC专硕健康传播方向一战上岸!超级感恩避免成为失学儿童!
北大新闻学状元:
北大MFA状元:
北大MFA非全广播电视专业总分第一:工作两年的我,如何跨专业考到北大!
19北大MFA电影专业状元:我如何跨考北大MFA总分431分!
北大MFA音乐剧专业状元:失落过彷徨过,我最终应届一战成功上岸!(文末附19真题)
19北京大学MFA艺术硕士音乐剧总分状元:如果努力到感动了自己,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北大保研:
19北大新传健康传播保研经验:两周备战北大健康传播成功上岸!
北大考博: